欢迎访问山东省省直机关老年人体育协会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2022年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材料(印发)

时间:2022-04-2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08 次

按:2022年4月27日,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上,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政同志围绕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作了讲话,对我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动员部署,就有关群体工作提出了要求。省体育局党组副书记乔云萍同志对2022年全省群体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现将李政、乔云萍同志讲话及其他会议材料予以印发,请各单位组织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附件:

1.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政同志讲话  

2.省体育局党组副书记乔云萍同志讲话 

3.2021年全省群体工作情况报告 

4.会议发言材料(济南市体育局、青岛市城阳区、淄博市体育局、日照市体育局、省篮球运动协会、烟台冰熙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在全省群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2年4月27日)

李 政


同志们:

今年,是全民健身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顶层设计,奋力开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新征程的首个年度。这次群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党中央、国务院新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贯彻要求,对我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动员部署,对年度重点任务作出具体安排。

过去的一年,全省群体战线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在健全联席会议、制定实施计划、推进设施建设、丰富健身组织、安全组织活动、普及冬季项目、促进融合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新进步新成绩。对今年的重点工作,群体处已根据全国群体会议精神和全省体育局长会议安排,研究制定了年度工作要点。云萍同志、延奎同志和群体处,还要具体地总结、安排。下面,我从宏观层面上,就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讲三方面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全民健身的新形势新任务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对体育功能作出了“四个重要”的新论断,把全民健身摆在体育强国建设的首要位置,首次提出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奋斗目标。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对“十四五”时期构建更高水平服务体系作出了部署安排。2021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对2035年前构建更高水平服务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为我们明确奋斗目标、指明努力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出台高规格文件,对构建更高水平服务体系作出顶层设计、出台规划计划,这充分体现了全民健身事业是“国之大者”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

党中央、国务院的《意见》,从多个维度定义“更高水平”的内涵,明确了2035年实现“八个更”的发展目标,即更灵活的体制机制、更均衡的资源布局、更绿色的健身载体、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更科学的运动方式、更浓厚的社会氛围、更强大的要素支撑,为我们描绘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更高水平服务体系”的发展蓝图,给全国体育战线以巨大鼓舞和激励。

党中央、国务院的《意见》,对狠抓工作落实、加快建成惠及全国人民的“更高水平服务体系”强化了制度设计,明确要求“制定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统计监测制度”。这意味着全民健身的发展任务更加量化、硬化,群体工作的评估考核、业绩排名将更加以实绩为依据、用数据来说话。这些制度设计,必将有力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向“严紧硬”转变。

全省体育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全民健身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从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切实增强全民健身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担当好构建“更高水平服务体系”的光荣使命。

二、强化工作创新,着力实现七方面突破

构建更高水平的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抓全面落实,更抓重点突破,着力强弱项、补短板,有效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里,我着重强调七个方面的创新突破问题。

(一)场地设施要达到更高水平。这是群众健身的基本依托,是构建服务体系的最硬任务和最突出矛盾。未来15年,我省的场地设施要努力实现3个目标:一是泛在可及。即落实总书记“举步可就”的要求,把场地设施建设得规模宏大、广泛分布、就近可及。二是提档升级。全省健身设施的结构要显著优化,群众喜闻乐见的球类、游泳、田径等项目场地要大幅增加。三是智慧管理。场地设施尤其是体育场馆要普遍实现智慧化管理,群众预约场地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这里的关键,是融入好国家部署的补短板工程,以及各部门实施的专项民生工程。当前,住建部门在推进居住小区配建健身设施;发改委在牵头打造“更绿色的健身载体”,包括建设体育公园、国家步道体系,开放水域、森林等;农业部门在规划乡村振兴;文旅等部门在打造黄河、大运河、齐长城等旅游目的地;各市都在组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双修、城市公园建设等,不少市在规划打造“市民生活圈”。对这些重大专项工作,各级体育部门一定要积极对接、主动融入,借力推进设施建设。省政府要求全省2023年全面建成县级“三个一”、乡镇“两个一”工程,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2035年超过3.5平方米,各级体育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抓落实,确保完成任务并争取超额完成。同时,要切实抓好场馆开放和设施维护这两项社情民意反应突出的工作,把国家的政策规定落实到位。

(二)组织网络要达到更高水平。联系千家万户,天长日久地开展健身活动,必须依靠健全发达的组织网络。中办发61号文件,把健全组织网络列为第一条措施。我们要突出健身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健身组织网络建设。要继续大力推进“1+2+N”发展模式,健全省、市、县、乡四级体育总会,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大力发展单项协会和人群协会,强化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扶持,促进体育组织加速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体育战线靓丽的志愿服务名片,是一支强大的基层群体工作力量,但目前的使用管理存在明显短板,发挥作用也不够充分,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完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全省体育系统要层层健全指导员数据库,推行挂靠基层站点制度,用信息化手段监测、统计指导员组织活动、发挥作用情况,强化动态管理和表扬激励。我省的指导员已超过20万人。用好这支队伍,不仅能促进活动广泛开展,而且完全能够承担场地普查、设施巡检、专项调查等重要工作。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完全有条件实现这一目标。而实现了这一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增添了20万群体工作者。

(三)赛事活动要达到更高水平。让广大群众动起来,是衡量全民健身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为此,我们要继续扩大群体赛事和活动的规模。要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办好社区运动会。这是最贴近群众的运动会。国家体育总局将其定义为群体赛事的根基,在评优评先、转移支付、参加全国比赛等方面全面强化政策挂钩。去年我省也成功组织了试点工作,要认真总结经验,系统地研究场地、经费、组织等保障和赛制等问题,促进社区运动会常态化地持续广泛开展。二是构建好群众体育赛事体系。目前我省已经拥有省级赛事、协会赛事、地方赛事、区域赛事、人群赛事等很多群体赛事活动,但总体上整合不够、贯通不够、联动不够。要探索把群体赛事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分级分类、相互贯通的有机体系,用定期举办、达标晋级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提升,增强赛事的系统性,提高赛事的吸引力。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冬奥会表彰大会讲话精神,把广大群众的冰雪热情保持下去,广泛策划组织冰雪运动赛事、活动,持续加大冰雪运动普及力度。三是努力扩大组织主体。要坚持全民赛事全民办。体育部门主要举办体现专业性的大型示范性活动,更多的要依靠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系统、各组织单位举办学生赛事、职工赛事、人群赛事,依靠体育社团协会、竞赛组织公司等举办群众性、商业性赛事活动。要坚持放开体育资源,放手支持社会力量策划组织体育赛事活动,避免赛事资源闲置,促进办赛主体发展。同时,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高安全办赛的能力。

(四)均衡发展要达到更高水平。实现均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构建更高水平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要突出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农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群体处要组织策划一个全省性的总体方案,各级体育部门要研究制定本地区农村体育提升计划,促进农村体育服务上水平、均等化。二是强化工作创新,构建“三沿”体育带。这既是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也是国家户外运动“三纵四横”空间布局的组成部分。群体处要组织各市精心研究实施方案,从基本服务、赛事联动和产业协作等方面入手,论证打造一批沿黄沿河沿海的健身步道、体育广场、体育公园、网红打卡地等,策划组织一批跨区域联动、体现河海特色的马拉松路跑、自行车摩托车骑行、汽车拉力赛、龙舟赛艇比赛、区域体育联赛等赛事,组织开展一批区域联动协作的体育产业展会、体育旅游推介会等产业项目、活动。“三沿”地区的县城、乡镇,要实施重点打造,建成一批高品质的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旅游的样板示范工程。

(五)体育技能要达到更高水平。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意味着拥有众多的终身运动者。但能够以个人自律坚持运动的人是少数,要想大幅度提高终身运动者数量,掌握体育技能至关重要。同时,普及体育技能也是打造高质量消费人群的关键措施,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办发61号文件的一大亮点,就是加强竞技成果向全民转化,具体提出了专业运动队联系单项协会、学校等措施。我省竞技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有条件、有能力在普及体育技能上实现大的突破。要着重强化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化体教融合,遏制“竞技白板”增量。各级体育部门在推进体教融合过程中,要把培养青少年学生掌握项目技能作为关键问题来抓,努力让学生掌握一项以上体育技能,让他们受益终身。我省的县级体育部门绝大部分是教体局,要充分发挥这一体制优势,在全省普通学校大力推广体育项目教学。二是强化全民竞技激励,减少“竞技白板”存量。各级体育部门要重视体育业余等级工作,逐步实现所有项目都能授予业余等级,激励群众选手提高体育技能。要鼓励创建“体育项目之乡”,开展社区运动会要注重培育特色项目,尤其鼓励开展民间的体育项目业余联赛。潍坊坊子区已举办了16届篮球俱乐部联赛,其经验值得肯定和推广。三是落实《意见》规定,加强竞技成果转化。从今年起,省市县三级专业运动队,都要研究制定对接联系单项协会、学校、社区的工作方案。这种联系要常态化,持续、深入地开展;要像布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那样打造本项目的群体基地,并在全国全省高水平群体赛事中争创佳绩。

(六)体卫融合要达到更高水平。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命题,部署“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国家卫健委近年来发布的《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成年居民肥胖率超过50%,高血压患病率达27%,糖尿病患病率超过11%,慢性病防控面临巨大挑战。我们要把深化体卫融合作为政治任务来抓,努力发挥体育“治未病”的重要作用。要重点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建设运动处方库。省体育局已联合省卫健委从去年启动这项工作,以防治糖尿病、高血压、亚健康、肥胖症为重点,组织体医两方面专家开展试点项目,研发运动处方。群体处、科教处、科研中心要发挥牵头作用,借鉴好国家科研成果,统筹体医两个行业和各级各地区科研力量,共同实施推进。二是培养运动处方师。重点是以各级医疗机构和基层社区医生为主体,系统组织体卫融合培训,依托他们为广大群众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三是构建体卫融合机构。重点是把广大社区医院打造成体卫融合阵地;鼓励各级医疗机构设立体卫融合专门科室;推广威海、泰安等地经验,把国民体质测试纳入医疗体检项目;鼓励各地依托体育场馆等,探索建设健康驿站或健康小屋等。全省体育系统的科研机构,既要服务好科学训练,也要服务好科学健身,要抓好体卫融合的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和全民健身大讲堂宣讲内容,在全社会不断增强“运动即良医”的意识,更好指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

(七)智慧体育要达到更高水平。高质量的全民健身,不能缺少高水平的信息服务。中办发61号要求建设国家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向广大群众提供场地查询、培训报名、赛事组织、健身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部署实施体育场馆智慧化改造,打造“运动银行”,推广个人“运动码”。其中,个人“运动码”APP能够整合场馆预订、赛事报名、运动消耗、体质检测、运动处方、等级授予等多种功能,既能全方位优化健身服务,而且能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统计体育人口、国民体质、体育场地和体育消费等数据。我们要对信息技术应用保持战略前瞻意识,紧跟时代步伐,强化应用创新,加快打造惠民便民的智慧体育。需要强调的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要做好“统”的工作,国家要统一规划建设信息平台的,省市县原则上要避免重复建设;地方自主进行单项创新的,要在标准、端口等方面与国家平台相统一,这样既节约经费、避免浪费,又能确保顺利衔接、互通共享。这项工作要制定专项计划,把各级体育部门以及市场主体等社会力量整合起来,把工作统筹起来,多快好省地加快推进。

三、加强能力建设,担当好新征程的历史使命

构建更高水平的服务体系,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我们自身的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还有与之不相匹配的地方。要进一步提升学习本领,加强能力建设。

一是要着力提升“管”的能力。体育系统自己干,只能“抓点”;用好“管”的一手,就能“抓线”“抓面”。构建“大群体”发展格局,是国家法律的规定,要主动作为、积极推进。要用好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好部门协同作用;要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发挥好制度机制“管根本、利长远”的作用;要用好全民健身评估机制,主动融入各类考核机制,积极策划各类创建活动,发挥好考核激励的杠杆作用;要加强“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政策研究,动员全社会发展体育、参与体育。中办发61号文件明确了3项落实要求,即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及时分解任务分工,县级以上政府要定期专题研究。各级要把这3项机制落实到位、用好用足。

二是要着力深化工作研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省体育战线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研究,深入地研究事琢磨事。在构建“大群体”格局中,体育部门首先是政府的“参谋部”,要有能力作出高水平布局规划,有能力创新发展举措,有能力完善落实机制。这些都必须以深化工作研究为前提,要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搞清楚,把基层实际情况搞清楚,围绕搞好结合、加强创新、抓好落实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避免陷于单纯的事务主义。群体战线要大力弘扬研究政策、研究工作的风气,当前阶段要突出抓好两个高规格文件的解读、培训和宣传工作。

三是要着力打造标杆亮点。典型引领是极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对基层首创精神的肯定和激励。近年来,我省群体战线培育打造了大量标杆亮点,包括青岛城阳实施六边工程、日照发展体育总会、临沂配套小区设施建设、威海日照开放学校场地、东营建设健身绿道、各地探索体卫体教融合,等等。这些工作典型,带动促进了全省乃至全国的专项工作开展,同时宣传了山东的群体工作。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打造更多更高水平的标杆亮点。群体处要梳理我省的重点难点堵点,借鉴先进省份的成功经验,全方位、多层次地组织试点试验,用主动培育、计划管理的方法,打造标杆亮点。各级体育部门要强化争先意识,落实“对标工作法”,加强原创性创新和借鉴性创新,努力创典型、出经验,为构建更高水平服务体系争作贡献。

同志们,构建更高水平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群体强省的蓝图已经绘就,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乔云萍同志在2022年全省群体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李政局长就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从“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全民健身的新形势新任务”“强化工作创新,着力实现七方面突破”“加强能力建设,担当好新征程的历史使命”三个方面对全省群体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延奎局长传达了全国群体工作会议精神,群体处马国庆同志总结了2021年全省群体工作情况,六个单位做了交流发言,从不同的工作角度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经验,讲的都很好,希望各单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下面,根据全国群体工作会议和李政局长讲话精神,对今年重点群体工作我从七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抓紧建立61号文件的工作落实机制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在我国开启建设体育强国新征程时出台的纲领性文件。全省体育系统和群体工作者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组织好文件学习,逐段逐条、逐字逐句认真推敲领会,吃透精神。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研讨和分析论证,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梯次推进。61号文件落实可以分三个层面:省级层面、省局系统和各市体育部门。

(一)省级层面。依托山东省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根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分别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和工作措施,最后汇总为全省的工作任务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分阶段、分年度组织实施。要结合“十四五”《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年度评估,对6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统筹调度,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不断推进。这一层面的工作,核心在于推动省直相关部门去做。

(二)省局系统。61号文件中体育部门的任务是最多最重的,不仅仅是群体处的任务,几乎涉及所有体育领域,如:法规、人事、体总、竞技、青少、教育、科研、康复、财务、产业、外事、训练单位、体育场馆等。对61号文件系统内部的分工,特别是一些改革性的要求,相关处室、单位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推进实施方案,搞好试点,点上突破,面上推进。这一层面的工作,核心在于落实。 

(三)各市层面。各市体育部门也要及早动手,不等不靠,发挥各级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同步建立本地的61号文件工作落实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督导,取得实效。在这里强调一下,没有建立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机制的2个市,以及没有出台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市县要抓紧推进,6月底前必须全部完成,群体处要及时督导检查。

二、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 

202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去年我省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若干措施》,核心就是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本周期,全省各级体育部门要结合贯彻落实61号文件,围绕实施补短板行动,加强统筹协调、认真抓好落实,着力解决“群众去哪健身”的问题。 

(一)制定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标准体系。省体育局今年要编制完成《山东省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指南》,明确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配建标准,通过标准引导带动各级政府将全民健身设施纳入建设规划。61号文件里再次明确了住建部关于居住区配套建设公共健身设施的标准和要求:室内人均不低于0.1平方米或者室外人均不低于0.3平方米,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这个标准是硬性标准,各地一定要抓好落实。临沂、淄博、东营等地都有成熟的做法,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

(二)大力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去年,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等7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期间全国要建设1200多个体育公园,我省是74个。今年主要有三项工作。

一是,编制体育公园建设方案。目前,各市已经按照要求,向省局报送了各市的体育公园建设方案,全省共117个。下一步,群体处要综合各市的情况,积极配合省发改委,按照体育公园建设标准,严格审核把关,5月底前编制完成我省体育公园建设方案并上报体育总局。 

二是,加强体育公园统计工作。这是贯穿整个“十四五”期间的一项任务。按国家要求每半年统计一次,并在国家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填报。各市要按照体育公园界定标准,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本地体育公园的数量、类型、分布等情况,认真做好信息填报。

三是,扎实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工作。各市要加强与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业务对接,紧紧抓住区县政府,全力以赴推进体育公园建设任务落地落实,认真实施中央和省级资助的体育公园项目。省体育局将联合省发改委对体育公园建设情况进行督查。 

(三)统筹推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发展好农村体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部门的职责所在。

一是,继续推进乡镇“两个一”工程建设。目前,我省县级“三个一”和乡镇“两个一”的覆盖率分别为89%和87%,按照去年省委巡视反馈意见,省体育局承诺到2023年底完成,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目前看菏泽、济宁、聊城、德州等地欠账较多,不能把工作都留到明年,今年很关键,完成率必须达到80%,确保明年底完成。

二是推进农村体育器材提档升级。体育设施器材的管理维护,事关广大群众的健身安全,也直接影响体育部门的形象,大家必须高度重视。我省需要更新的行政村健身器材总体数量比较大。各级体育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做好器材更换计划,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提档升级,在条件较好的村或者农村社区打造亮点。省体育局今后将把农村体育设施提档升级作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来抓,在经费投入上进行倾斜,加大督导力度。各市县采购的健身器材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坚决杜绝劣质不合格产品。

三、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水平 

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国家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近期连续出台了《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和《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对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开放和服务提出了明确的标准。今年初,体育总局修订了《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将中央补助范围由大型体育场馆扩大到县级以上公共体育场馆,对补助资金的分配使用也更加严格,采用因素分配法,加强绩效管理,目的就是盘活存量体育设施,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到位,更好地服务群众。

在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服务上,我省部分场馆还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去年《问政山东》栏目暴露出的问题,就比较典型。主要原因还是体育部门,包括场馆管理单位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督导力度不够大。实际上落实好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工作并不难,开放要求和标准都有了,还有免费低收费补助资金,场馆管理单位对照标准要求逐项落实就行,关键是吃透文件政策精神,心中装着群众。各级体育部门要加强检查督导,用好补助资金这一杠杆,推动这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是,加强对省内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情况的检查评估。体育总局、省体育局都将进一步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的量化评估和检查督导,凡是在检查中发现场馆开放不到位的,直接取消补助资金申请资格或者收回补助资金,并将通报各市政府。希望各市体育部门一定要加强对所属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的指导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是,加强场馆开放补助资金的管理。省体育局将根据场馆开放面积、开放时间、接待人流量以及承接赛事、体育培训、体质测试、健身指导等相关服务的数量分配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发挥好补助资金的杠杆作用,调动场馆开放服务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按照体育总局要求,所有接受免费低收费补助的场馆要在今年6月底前建立场馆管理系统,配备人流量监测设备,将场馆接待人次等信息在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和“山东省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平台”实时呈现,并填报相关开放服务数据信息。在6月30日前未完成的,不得申请下一年度补助资金。目前我省已经安装人流量监测设备的场馆仅有1/3,各市要督促所属场馆抓紧实施。明天举办的全省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填报专题培训班,希望各市体育部门和场馆的同志认真学习。 

在这里,也强调一下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目前,我省各市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情况参差不齐。开放好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推动力度大。所以,各市体育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充分借鉴成熟的经验做法,大力推动具备条件的学校场地实现全面开放。 

四、办好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赛事活动是群众参与健身的主要形式和载体,也是各级体育部门开展群体工作、为群众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重要抓手。 

(一)要完善优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要对接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总体框架,实现我省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与体育总局的群体赛事活动有机衔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要多举办线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育总局正在筹备举办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我省第三届“云走齐鲁”万人健步走活动已经纳入总局“线上运动会”范畴,并正式启动。省体育总会举办的“乐行春秋”健步走,以及各市县的线上全民健身赛事也要抓紧启动。 

(二)大力推进社区体育活动,全面推广社区运动会。今年要在全省全面推广举办社区运动会,以打造体育生活化社区为目标,以社区运动会、家庭运动会为抓手,发挥好各级体育部门、体育总会和项目协会的作用,把赛事活动办到群众身边,满足群众多元化参赛需求。继续举办好“全民健身最美社区”评选活动。

(三)进一步打造全民健身品牌赛事。要举办好山东省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六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第五届全省老年人运动会、“百千万”三大赛、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等省内品牌赛事,提高办赛水平,扩大影响力。 

(四)继续推动群众性冰雪运动普及发展。群体处、体育总会秘书处、冰雪运动协会以及各市体育部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强化全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布局,建设利用好冰雪场地设施,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产业,办好群众冰雪赛事活动,把群众冰雪运动热情保持下去,深化“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

(五)做好参加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体项目的布局。我省在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的成绩与先进省市还有差距。群体处要做好项目布局,可以将常设项目参赛任务分解到省局有关项目管理单位和省级协会,提早进行人才选拔储备,确保我省最高水平的业余选手参加全运赛事活动,在十五运上取得佳绩。

五、加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服务 

随着健身人群的不断增长,群众对于科学健身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也是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重要目标。

(一)完善全民健身科学指导网络。今年,省体育局将制定加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工作的意见,统筹推进全省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借助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以及社会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机构,打造科学健身指导站点,推动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开展。

(二)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管理。继续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与运动项目协会紧密结合,提高培训质量。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化管理水平,将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志愿者管理范畴,通过志愿服务网络平台体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今年在全省再打造100个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示范站点。 

(三)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创新。推进山东省国民体质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群众提供体测预约、结果查询、报告解读、运动处方、健身视频推送等服务。要总结省优秀运动队训练方法、膳食营养、运动康复手段等关键技术,研发适合不同年龄人群、不同场景的科学健身指导方法,开展线上科学健身大讲堂。 

六、推动全民健身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三沿工程”,是“十四五”期间推动我省全民健身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本着“突出重点,逐年推进,省市联动”的原则,今年省里在支持地方群众体育经费中,也作了统筹安排,包括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农村示范社区等健身设施建设、山东沿黄九市健身联动赛事活动及“行走大运河”等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各市也要在年度工作和经费安排中,立足本地实际和全民健身区域发展任务,充分挖掘当地生态环境、地理、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综合考虑群众需求,统筹兼顾健身设施、群体赛事活动、健身指导服务等,培育特色,打造亮点。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体育局制定了2022年度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事清单,将支持沿黄九市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农村示范社区健身工程作为重点项目推进。前期经费已经下达各市。各市体育局一定要高度重视,按时完成,打造亮点。群体处要和相关市加强对接,确定方案,抓好落实。 

七、统筹全民健身发展与安全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全省体育系统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统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疫情防控和高危项目的安全监管,坚决杜绝管行业不管安全、管业务不管监管的现象。

一是抓好赛事活动安全。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牢记去年甘肃白银事件的教训,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重要的比赛活动要制定好“一赛四案”,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确保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举行。

二是做好高危体育项目安全监管。要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对接和配合,加强各级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推进实施差异化监管,不断提高监管的针对性、精准性,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严格落实群众性比赛项目反兴奋剂工作。

同志们,新时期的全民健身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省群体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十四五”全民健身工作任务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开创我省群体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体育强省做出新的贡献,以新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1年全省群众体育工作报告

(群众体育处)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省群体战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民健身工作的部署要求,统筹全民健身和疫情防控,全省群体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一、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 

经省委编办审核、省政府批准,建立了由15个省直部门单位组成的山东省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召开了全体会议,明确了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并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推动各市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有8个市新建立了市级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或者领导小组,总数达到14个。青岛市的联席会议有30个成员单位,日照市联席会议实现常态化。全省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更加完善。

二、科学制定“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为制定好十四五《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提早动手,加强调研,反复研讨、修改、凝练,广泛征求全省体育系统、24个省直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建议,经省政府同意后在全国率先出台,并由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和解读。《实施计划》发展目标明确,突出山东特色,首次在其中明确了省直部门单位的职责分工。目前,全省已经有13个市和66个县(市、区)出台了本级《实施计划》。希望未出台《实施计划》的市、县务必加紧推进,确保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三、着力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行动

一是,与发改、财政、教育、自规、住建等相关部门进行多次对接沟通,经省政府同意后印发了《山东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若干措施》,着眼于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和群众体育发展提质增效,提出10条分工明确且可操作的措施。同时,联合省发改委编制完成《山东省“十四五”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整体解决方案》,为推进全民健身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加大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省级专项资金示范引导作用,投入1200多万元支持地方推进乡镇“两个一”工程建设,全省覆盖率提升至87%,8个市实现了全覆盖。

三是,推进城市居住区按照标准配建体育设施。临沂、淄博、东营等地联合发改、规划、住建、行政审批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居民小区“四同步”配建体育设施的落地措施,体育部门强力参与,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分类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临沂市自2020年8月以来,已完成22个新建小区达标验收,108个规划建档老旧小区有序推进。淄博市加快推进老旧小区配建体育设施工作,全市近300个老旧小区已经基本改造完毕。

四是,加强健身器材管理维护。以《问政山东》栏目反映问题整改为契机,对全省特别是农村体育器材进行了全面摸排,并推广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监管服务。济南、东营、烟台、滨州等地通过智慧体育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推进健身器材管理维护信息化取得了较好成效。 

四、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将“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列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山东省重点民生项目。

一是,安排5300多万元资金对全省110个免费低收费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进行补助。

二是,联合省财政厅修订了《山东省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省级补助资金实施细则》,强化补助资金绩效管理,并向省内西部欠发展地区倾斜。

三是,加强场馆开放检查评估。制定了公共体育场馆开放8大类14个小项的量化评价标准,委托第三方对全省公共体育场馆,特别是接受补助的场馆,进行现场检查、评估打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导整改。

四是,委托省体育场馆协会开发上线了“山东省公共体育场馆信息服务平台”,并与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信息平台连接,推进信息化管理。

去年,我省共推动128个公共体育场馆实现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五、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

我省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龙头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已基本成熟,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办赛质量逐年提升。

一是,成功举办了山东省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采取分散举办与赛会制、线上与线下“双结合”方式,进一步向线上和基层延伸,省市县三级共举办赛事活动6100余项次,参赛总人数超过450万人。泰安市举办的开闭幕式简约、精彩,融入浓郁的泰山文化,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二是,试点开展社区运动会取得明显成效。全省8个市采取体育部门资助、企业赞助支持、社区基本保障等措施,因地制宜举办形式多样的社区运动会800多场,为探索可复制的办赛模式积累了经验。聊城东昌府区举办社区运动会的做法被总局群体司在《全民健身工作案例》中加以推广

三是,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精彩纷呈。“百千万”三大赛、“云走齐鲁”“乐享春秋”线上万人健步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广播体操大赛、“全民健身最美社区”评选活动,以及各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精彩纷呈。“云走齐鲁”线上健步走和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得到总局群体司的高度认可。省老年体协组织的普及老年人太极拳活动,培训骨干人员总数达到40万人。

四是,群众性冰雪活动进一步普及。山东省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从项目设置到办赛模式都日趋成熟,第五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参赛规模超过2000人次,2/3的市举办了本级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全省各地举办“迎冬奥”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100多次,为北京冬奥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据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自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我省有26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人数居全国第一位,为实现“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做出了山东贡献。

五是,圆满完成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参赛任务。以“我要上全运”为主题组织开展省内选拔赛43场,参赛人员达到5600多人次。在已经结束的比赛项目中,取得3金9银15铜的成绩,有力带动了我省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省棋牌中心和武术院组织参赛的棋牌和太极拳项目连续两届取得群众项目比赛金牌。

六、科学健身指导能力不断提升

全省体育社会组织总数超过4.7万个,管理更加规范;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23.8万。

一是,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重心由培训和发展数量向管理使用转换,完善了山东省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开发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手机APP,全年新培训的7800多名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全部通过网上报名、注册、管理。

二是,加强科学健身指导,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发布健身指导视频,全年进行体质测试7.6万人次。健身气功中心录制的教学视频,学习收看达到150多万人次。

三是,联合省文明办开展“体育志愿·文明实践”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把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站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省创建了54个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示范站点,组织各类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250余次。省体育人才中心牵头组织的“奥运全运冠军公益行”志愿服务活动,深入160所中小学传授健身知识和体育技能,得到广泛赞誉和欢迎。

七、全民健身融合发展加快推进 

在体卫融合方面,联合省卫健委建立了体卫融合试点项目库,分类推进224个试点项目,成立了155人的体卫融合专家智库,举办了山东省首届体卫融合高峰论坛。在体教融合方面,联合省教育厅出台了体教融合工作实施意见,开展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共计筛查2万余人。在体旅融合方面,联合省文旅厅共同制定体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举办“跑游山东”马拉松、徒步齐鲁、星空露营大会等户外赛事活动,打造省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26条。 

八、全民健身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

一是,修订《山东省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制定了“双随机、一公开”和差异化监管等政策文件,形成省市县三级职责明晰的工作机制。

二是,联合市场监管、卫健、消防等部门对随机抽取的34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对滑雪场所进行了全面检查。

三是,从全省体育系统抽调人员组成8个安全生产驻点监管工作小组,对198个高危险性体育项目重点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并摸清了底数。

四是,加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一赛四案”,强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省体育总会秘书处组织举办了全省户外运动安全管理干部和宣导员培训班。

此外,在四年一次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中,我省共有153个单位和118名个人受到表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日照市在全国群先表彰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日照市、青岛城阳区和滨州博兴县被省体育局推荐申报全国第一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数量居全国之首。威海市文体生活满意度在全省位列第一。 

各市体育部门结合本地实际,保基本,兜底线,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群体工作各有特色、亮点纷呈,全省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2021年山东在群体工作上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对照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主要体现在:一是大群体工作格局还不完善,特别是融入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与其它行业的结合还不紧密,各级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发挥作用还不够。二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全民健身设施总量偏少、结构不优、档次不高,赛事活动供给还不充分、品牌赛事少,体育社会组织不够活跃、科学健身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全民健身工作仍然是最大的短板。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久久为功,采取更加有力的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关于2022年全省群众体育工作,省体育局已于3月初印发了工作要点,在这里就不通报了。一会儿乔局长将进行重点部署。


 

6个单位交流发言材料:


坚持科技搭台  管理“唱戏”

以精准高效服务破解公共体育设施建管用难题

济南市体育局

 

近年来,济南市体育局坚持向科技要动力,向制度要规范,向管理要效益,着力在创平台、建制度、重管理、强服务上下功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以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以精准高效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市民群众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获得感逐年提升。

一、创建一个平台,就是济南市智慧体育平台,让建管用更高效。去年,对接泉城办网络平台,以“共建共享、体惠泉城”为设计理念,济南市智慧体育平台上线运营,旨在适应济南智慧城市发展需要,满足群众便捷智能健身需求。平台共设立场馆、赛事、维修等8个板块,仅群众体育板块就涵盖了运动导航、场地预约、设备报修、赛事报名、健身指导等内容,汇集全市15000多处体育场地和健身路径、8万多件健身器材信息,市民足不出户便可查询附近的健身场地,进行线上参赛、专家预约、卡劵领取等等。平台上线以来,受到群众好评,冬奥会期间举办的“我心中的北京冬奥会书画征文比赛”,就收到1万多幅参赛作品,1400多万人次访问、673万次点赞。

二、推行两项机制,就是日常监管与季度考评并行,让建管用更规范。规范有序的管护机制是做好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维护的基础。在日常监管上,制定出台《济南市室外公共健身设施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三方职责和健身设施管理维护流程。积极对接城市管理执法队、园林绿化服务队,将公共体育设施管理使用情况纳入日常执法检查范围,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各区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成立办事机构,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管护责任。在季度考评上,连续两年将区县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纳入全市城市管理考评体系,成立考评小组,制定考评细则,明确考评标准,采取查阅资料与现场考评相结合,每季度对区县进行量化打分排名,充分调动区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施三重管理,就是体育部门、第三方、网格员齐抓共管,让建管用更精准。精准快速的反应机制是做好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维护的保障。一是市县体育部门不定期抽查督查。成立公共体育设施管护检查小组,每月随机抽取检查地点,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现场检查健身器材的管理维护和安全使用情况,并及时反馈属地责任单位,督促落实整改。二是第三方公司季度巡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标第三方公司对全市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巡检,每季度至少全部巡检一次,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组织维修。三是网格员日常巡查。每个社区(村居)都配备了网格巡查员,负责辖区健身器材的日常巡查,一旦发现损坏,立即挂牌警示,并通过智慧体育平台上报,杜绝健身设施“带病工作”。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网格巡查员同时承担健身器材的日常清洁和环境消杀工作,保障市民健身安全。

四、打造五项服务,就是全民健身智慧体育“一码通办”,让建管用更贴心。方便周到的服务是做好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维护的目的。一是健身设施建设“一条龙服务”。所有体彩资助建设的公共体育设施项目,从申请、审批到建成、验收,均在“智慧体育平台”完成,相关信息即时录入平台,建立可查询追溯的工作台账。二是健身器材使用“全过程监管”。为每件健身器材制作粘贴了专属二维码,市民扫码一键报修,工作人员线上审批转办、监督维修、修复反馈,做到对健身器材管理维护的全流程管理、全过程监控。三是健身场所应用“网络化运营”。通过智慧体育平台运动导航和场馆预约功能,可定位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提前进行场馆预约,既方便又省时。四是健身技能培训“点餐式配送”。探索搭建社区体育服务“点餐式”配送,开展个性化、点对点的社区志愿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五是健身运动处方“个性化定制”。推动健身设施智慧化提档升级,加大二代智能健身器材的配建力度,器材使用数据与智慧体育平台实现后台对接,健身者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可进行数据查询和统计,并获得个性化锻炼建议。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虽然我们在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济南市公共体育设施面广、量大、管护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借鉴兄弟地市好的经验做法,坚持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努力在减存量、遏增量上下功夫,使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更多元、管理更规范、服务更便民,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体育力量。


以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为抓手

全力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政府


2018年以来,城阳区按照体育总局、省局创建模范县(区市)部署,在市局精心指导下,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全力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2018年9月,体育总局召开全国群众体育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城阳区经验做法,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

一、坚持固本强基,强化全民健身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坚持“投资体育就是投资民生”,全民健身实现“五个纳入”,模范区创建每年列入区委工作要点、区政府工作报告予以推进。出台《全民健身计划》《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意见》《全民健身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为全民健身提供有力政策支撑。成立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统筹全民健身各项工作,设立体育发展中心,配强体育工作力量,成立体育总会和体育社会组织党委,落实3个事业编制专职负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坚持建管并重,打造更便捷运动健身设施

坚持财政投、社会筹、招商引、政策补,累计投入百亿元,建成运动公园45处,“三大球”场地每万人拥有8.6个,“8分钟健身圈”不断完善,街道、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91平方米;建立“区级财政补助、属地主体责任、第三方巡检”管理模式,列入区办实事予以推进,每年投入4000万元用于体育设施更新维护。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场地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室内场地全部低收费开放。

三、坚持便民惠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

坚持因地制宜,便于参与,形成多层次、多样化赛事活动体系。“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中国·青岛白沙河马拉松接力赛等品牌赛事,中日韩青少年足球邀请赛、CYBA篮球联赛等“三大球”赛事,全国健身操舞大赛等单项赛事以及重点人群赛事,每年举办2000场次以上。连续举办20届综合性运动会,创新举办百场社区运动会、“阳台马拉松”等线上赛事,吸引50万居民参与、数百万网民关注,全龄友好深入人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60%以上,群众满意度92%以上。

四、坚持城乡统筹,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

坚持服务均等化,不断丰富科学健身指导供给,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健身辅导站点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每年培训指导20余万人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赛,构建“五位一体”体卫融合管理模式,惠及群众40万人次。各类体育社会组织65个,为40余所中小学提供体育技能服务。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91.8%,位居青岛市前列。

五、坚持协调发展,发挥全民健身综合效应

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累计为各级国家队输送60余名后备人才,第24届省运会周期输送212名后备人才,获得122.5枚金牌,城阳区输送运动员,第十八届亚运会获得3金1银,第十四届全运会获得6金5银1铜;体育产业以15%的速度快速增长,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

下一步,城阳区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优异成绩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

 

   


体育公园赋能淄博品质民生 

助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再上新高度

淄博市体育局


2021年,我市围绕省局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六大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体育融入城市发展、体育公园赋能品质民生为突破口,结合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开创全民健身发展新格局。

一、加强体制机制保障,体育公园成为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中“硬核”内容

围绕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和重大民生实事项目等决策部署,落实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体育公园链接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全民健身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十大行动”纳入市级考核,成为全域布局体育公园、全程落实健身场地设施的有力保障。联合发改、自然规划等部门制定实施《淄博市新建居住区公共体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参与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使用权联审,建立了公共体育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了顶层设计谋全局、部门协同促发展、市区联动抓落实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

二、突出项目带动,体育公园助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

2020年起,淄博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全域公园城市”,成为继成都之后全国第二个先行城市。体育部门发挥业务职能,积极参与制定全域公园体育场地设施布局规划,以建设标准化体育公园为支撑,在公园中广泛植入体育元素和健身功能,推动公园“体育化”、体育设施“公园化”,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全力改善我市全民健身弱项短板。结合郊野、湖泊等功能单一的绿地休闲观光公园逐步向体育时尚运动项目、多项公共服务配套布设转化,贯通五个区长达64.7公里的孝妇河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带,规划建设成步道、骑行道全域贯通的奥林匹克公园,其中包括31个特色运动主题公园,2021年已开工14个,竣工2个;结合城市主干道提升和快速路网建设,在两侧绿地中和立交桥下普遍增设健身场地设施,打造运动主题带状公园。2021年全市新建和改扩建体育公园10处、多功能运动场52片、青年时尚运动场地20处、步道100公里、足篮网羽等各类场地238处,打造“青年夜跑”、“青年骑行”网红运动路线22条,全市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30余万平方米,人均新增0.71平方米,达到人均3.28平方米。 

三、发挥公园效能,打造全民健身活动新阵地

聚焦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拓展全民健身活动新空间,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与社会治理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组织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公园体育场地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在公园中新增设健身驿站和健身活动站点894个,开展公益培训和群众性健身活动近千场,参与人数近百万,进一步凝聚了公园人气,提升了场地利用率,为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注入体育活力。

2022年是我市的“品质提升年”,我们将继续做人民满意的体育,继续为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加码”,聚智聚力实施全民健身服务品质提升行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全民健身的“幸福版图”。

    


部门指导  社区主导  群众参与

创新开展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

日照市体育局


日照市以建设“体育生活化社区”为切入点,积极构建基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部门指导,让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实起来

一是抓规范组织建设。按照“1+2+N”模式,在社区成立了体育部门备案的各类群众体育组织,以“六有”标准规范基层体育组织建设。社区体育总会负责人大都由社区书记担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有效落地。二是抓便利设施建设。推动在社区增加适老、适幼以及残疾人等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设施,辖区内所有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向居民开放,社区“10分钟健身圈”覆盖辖区居住用地比例达到90%以上。三是抓业务素质提升。每年定期举办基层体育干部培训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为每个社区配备了3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四是抓智慧化服务。对试点社区内的公共体育设施实施智慧化改造,社区居民可以利用智慧体育平台预约场地,还可以开展在线开展交流互动、约战、打卡等健身活动,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利、安全、灵活的健身服务。

二、社区主导,让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动起来

一是出台配套激励政策。在社区倡导下,有的物业创办了运动银行,居民通过运动打卡、参与赛事活动等,获得积分用于社区消费;有的物业出台标准评选优秀健身家庭,给予物业费打折等优惠,激励更多居民参与到健身中来。二是推广普及社区运动会。去年我市作为省试点城市,探索实施“体育部门指导、社区党组织主导、社区体育组织主办、社区就近就便举办、社会力量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运动会工作机制,试点社区全年组织开展了66场社区运动会。三是开展社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我们在拟出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管理办法里面,将到社区报到和提供一定小时数的公益服务作为培训晋级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完善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驻点服务制度及科学健身指导常态化工作机制。四是开展深入社区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遇见体育爱上体育”公益行活动每年深入社区,公益培训5000余人次;“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抖音挑战赛视频累计播放近500万人次;开展“四送服务”到社区100余次,直接服务群众上万人次。

三、群众参与,让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活起来

一是家家都在参与。体育生活化试点社区定期举办社区家庭运动会,在社区运动会设置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的项目,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中增设家庭组、亲子组比赛,带动了家庭成员参与健身。二是人人都在组织。每个社区都有特色的健身团队,家家都有成员加入,遇见跑团、滨海健走团等成员几乎遍布主城区的各个社区。三是处处都在宣传。社区通过宣传栏、公众号等形式,通过制作美篇、照片等方式,在业主群、物业群进行宣传,吸引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把体育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下步,我们将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健身组织规范化、健身设施便利化、参与健身家庭化、赛事活动经常化、健身宣传多样化、健身服务智慧化”的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进程,继续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上下功夫,加快打造现代化海滨体育名城。


  

加大普及推广力度 强化赛事创新支撑

推动山东篮球实现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篮球运动协会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主要围绕项目普及、赛事创新情况进行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汇聚普及篮球运动的强大合力

  (一)整合和盘活社会力量

  一是吸引有一定知名度的篮球机构为理事单位,在普及推广上与省篮协上下联动,同向发力。二是推进省青少年篮球培训基地认定,已有66家机构获批,实现统筹指导,督促其发挥基层推广主阵地作用。三是探索协会主导+社会力量的推广模式,形成市场化支撑,如2019年小篮球联赛,有21家社会单位参与赛事。

  (二)多途径吸引群众参与

  发挥职业篮球龙头作用,山东高速、德州德达等在职业赛场表现出色,省队参加全国大赛成绩优异,每年20余人入选各级国家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篮球运动开展,近三年省篮协连续举办8期教练员培训班,400余人获E级教练资格。截止2021年底,我省有国际裁判8人、国家级裁判90余人、一级裁判400余人,二级裁判超3000人。扩大宣传面,用活微信公众号、官网和APP“一微两端”,协调省级媒体,共同营造全社会参与的氛围。

  (三)持续激发小篮球潜力

  坚持“篮球从娃娃抓起”,培育少年儿童篮球习惯,一是深化体教融合,推动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中国小篮球联赛(山东赛区)竞赛规程》。二是高质量举办中国小篮球联赛(山东赛区)比赛,连续三年平均参赛队1500支,参赛人员13000人,参赛球队、人员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三是鼓励发展篮球竞演产业,如银座幼教承办的“全国幼儿篮球表演赛”,参与人数上万名。

  二、构建赛事驱动高质量发展生态链

  (一)构建全年龄段赛事体系

  根据群众需求设计赛事,实现全年龄段覆盖,已建成专业组、校园组、社会组三大竞赛体系。专业组是以省锦标赛为主的省运会组;校园组是覆盖大中小学的省大中小学生联赛;社会组以社会篮球爱好者为主,包括省篮球联赛、省直机关比赛等。

  (二)打造山东篮球品牌赛事

  一是提升省小篮球俱乐部联赛、省直机关比赛品牌影响力,打造成省内覆盖面广、参赛人数多的优质赛事。二是计划今年推出省男子篮球联赛、省三人篮球超级联赛,在赛事运营、设计等方面采用产业化运作,其中省男子篮球联赛为主客场制,分常规赛和季后赛,16地市均参赛,联赛吉祥物、标识、竞演等紧跟时代发展;省超三联赛初定6-8月举行,设6个分站赛和总决赛,联合省台全程直播,前12名队伍争夺60万奖金,将放开外籍和职业球员限制,增加观赏性、激烈性。

  (三)积极借力国家赛事资源

一是以举办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等国家级赛事为契机,借助其影响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二是积极承办国家级赛事,带动更多群众关注篮球运动,近两年在疫情影响下,我省仍成功举办12项全国比赛。三是借力国家队助力普及,抓住三人国家队在山东集训机会,联合国家队走进小学等开展活动。

新时代、新使命,省篮协将深入贯彻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开拓创新,担当作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省建设不懈奋斗!

 

 


借北京冬奥春风

燃零度以下运动

——烟台冰熙体育助力烟台群众性冰雪运动普及发展

烟台冰熙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尊敬各位领导,大家好!

感谢省体育局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汇报发言。我是烟台冰熙体育负责人栾筠杰。冰熙体育是一家以冰上项目为主,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综合体育企业。为响应北京2022冬季奥运会重大决策和“带动3亿人上冰雪”的国家号召,助力烟台体育事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设冰上运动综合体项目。2018年12月底我们开始在福山区夹河新城建设冰上运动综合体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占地约295亩,建筑面积31.9万平方米,是集教育、体育、科研、商住、文旅、康养为一体的省内最大的冰上运动综合体示范项目。 2019年9月,建筑面积3024平方米的冰上运动训练馆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建有1600平方米冰面;2021年11月,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的冰上运动比赛馆投入使用,含有1800平米的国际标准冰面,可进行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冰上项目,同时还建有山东省首个冰壶赛道。

二是积极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自2019年开始,福山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冰熙体育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冰雪进校园协议,由福山区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冰上运动体验进行政府补贴。截至目前,已有13000余名小学生到冰场进行了冰上运动体验,7所中小学被评为国家级冰雪运动特色校及示范校,9所学校组建冰球校队。以青少年冰上运动培训为基础,市体育局完善了各个年龄段梯队建设,逐步形成校队、区队、市队三级选拔机制,并筛选优秀的青少年代表烟台市参加国内高水平冰上运动赛事。

三是组织举办青少年冰上赛事活动。在市、区两级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组织了多场冰上运动赛事。2019年国庆节期间成功举办了烟台市青少年冰球内部测试赛,对冰上运动场馆设施和运营水准进行了全面检验;2021年3月举办首届烟台市中小学冰球校际联赛,是烟台历史上首次由本土青少年组成的冰球队之间的比赛;2021年5月举办烟台市首届青少年冰球邀请赛,共有来自全国20多支队伍参赛;2021年12月举办了第八届大众冰雪季(烟台站)活动,开展了冰雪嘉年华、滑向2022全国青少年冰球系列赛(启动赛)、市民冰雪体验活动、青少年冰球邀请赛以及《我心中的冬奥冠军》图画作品征集活动。

四是加强冰上运动训练基地建设。烟台市短道速滑队在福山冰上运动中心长期驻训,每年在冰训练时间达600小时。福山冰上运动中心先后被授予“烟台市短道速滑队训练基地”、“烟台大学冰球训练基地”,并成为首批“全国E级冰球教练员培训基地”、山东省内第一个“冰上运动训练基地”。同时,周边潍坊、威海等地的轮滑俱乐部,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组团到烟台“包冰”进行“轮转冰”训练比赛,福山冰上运动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正愈发显著。

两年多来,得益于省、市体育局的关怀厚爱和福山区政府的政策扶植,烟台冰熙体育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先后被央视1套“朝闻天下”栏目、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中央级媒体宣传报道近30次。未来,烟台冰熙体育将继续凭借行业优势,秉承“同筑冰雪梦,一起向未来”的发展理念,助力烟台乃至全省的冰雪运动高质量突破式发展!

谢谢大家。